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動态 >> 正文

探尋大山深處音符 領略黑衣鄉音之美
時間:2020年09月09日 08:13 作者:韋慧琳 侯依馥   編輯:段秋霞   來源:中國青年網 點擊:[]

8月下旬,為響應團區委的号召,助力2020年國家脫貧攻堅的政策,推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振興,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暑期三下鄉調研團深入百色市那坡縣吞力屯開展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黑衣壯民歌文化振興的調查研究。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當地團委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為響應區團委的号召,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開展了暑期三下鄉那坡縣吞力屯開展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黑衣壯民歌文化振興的調查研究并進行了宣傳,得到廣大領導、學生的點贊與支持。

走進大山深處,領略民歌文化之

那坡縣吞力屯是百色市一個曆史悠久的黑衣壯自然村落,它掩映在大石山深處,屹立于海拔1111米高地之上,在層層石山的封鎖下,黑衣壯人過着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長期的與世隔絕,使這裡完整地保留了古老而淳樸的黑衣壯文化,其中,黑衣壯民歌就是當地最具風情和韻味的民俗文化之一。

為近距離接近古老而原始的文化,調研小組于826日到達黑衣壯村落,實地對黑衣壯民歌、建築、食物等民俗傳統文化進行了走訪調查。

村民楊桂金是“黑衣壯民歌技藝代表人”。楊桂金從小開始跟着父輩學習唱黑衣壯民歌,黑衣壯山歌悠揚高亢,唱出了大山人民的質樸勤奮,也唱出了吞力屯人民的熱情淳樸。村民們一般在日常勞作、遊客到來時歡唱山歌。山歌已經成為了吞力屯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也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将山歌永遠唱下去。”楊桂金的話語表達出她作為一位黑衣壯技藝代表人最真實的願望,也是每一位黑衣壯人民的願望。我們也相信,正是有很多像楊桂金這樣淳樸的技藝人的堅守,黑衣壯民歌能夠長久地唱響在這片大山裡,唱到無數那坡縣人民的心坎裡。

調研小組與當地黑衣壯民歌技藝傳承人合影

 

走訪民歌學者,了解民歌傳承現狀

那坡縣老年大學民歌教授翟明,為更好的傳授民歌文化,自編了一本黑衣壯民歌教材。在與他交談中了解到,曾有雲南的一位教授想以高價收購這本教材的所有權,但被翟明老師毅然決然的回絕。他說:“文化不應該是錢能衡量的,這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對黑衣壯民歌文化的傳承,靠的不僅僅是村民的口口相傳,更有心者,将其行于書,傳于形。那坡老年大學的翟明教授把黑衣壯民間的山歌和山歌技巧收集整合起來,彙成一本書籍發行,以此用來傳授黑衣壯的山歌文化,幫助喜歡山歌的人更深層次的了解山歌,唱響山歌。而對于這一珍貴的文化财富,也曾有人欲以高價購買,但被其拒絕。“文化不應該是錢能衡量的,這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翟明老師說到,“我希望黑衣壯民歌文化能永遠傳承下去。” 

調研小組與翟明老師的合影

 

走進那坡文化館,了解政策支持情況

文化的傳承不能隻依靠群衆,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為了了解那坡縣政府對黑衣壯文化的保護情況,我們拜訪了那坡縣文化館副館長李萍。在采訪中她提到,那坡縣政府及相關單位近幾年十分重視對黑衣壯民歌的保護和傳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年都會定期舉辦相關的比賽和文娛活動,來擴大黑衣壯山歌的宣傳力度,近幾年也取得了一些成就。黑衣壯的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都得到了擴大和提升,越來越多的活動邀請黑衣壯民歌團外出巡演。她表示,希望在每年的山歌擂台賽中能看到更多年輕人的身影,将年輕人的朝氣融入山歌中,讓山歌熠熠生輝,綿延不絕。

經過此次下鄉調研,黑衣壯民歌調研團發現,黑衣壯民歌成為了那坡縣的名片,在黑衣壯村落中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形成了具有黑衣壯民族文化特色的産業鍊,足夠支撐黑衣壯村落依靠文化過日子。這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用文化帶動發展,實現鄉村振興,也讓這一抹黑色的鄉音永遠萦繞在大山之中。

黃翔鵬先生說過“傳統是一條河流。”在傳承的這一條道路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河流中的水花,都應該将自己和河流緊緊聯系在一起。這是曆史賦予我們的使命。 

 

 

上一條:走近農村緻富帶頭人 親曆現代農業産業化
下一條:【三全育人】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各班級開展開學第一課

把握方向圍繞中心全面加強學校黨的建設
熱點新聞
相關新聞
讀取内容中,請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