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0日晚,“審美與向善:戲劇與影視學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第三季第十九講,由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聯合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共同主辦,由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共同承辦,在B站和快手進行線上同步直播,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設分會場,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師生線下進行了觀看。

此次講座邀請了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媒體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張洪忠教授于雲端開講;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點評;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黨委副書記、校長吳郭泉為此次講座特邀嘉賓。
講座由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燕教授主持。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教師分會場 |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學生分會場 |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黨委副書記、校長吳郭泉 |
我校校長吳郭泉緻辭,介紹了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的基本情況,并對各位專家領導的到來表示歡迎。在緻辭中,吳校長着重介紹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廣播電視編導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标及取得的成果。吳校長說:“我校是廣西最早開辦廣播電視編導本科專業的高校,該專業以培養具有一定藝術修養和較強的影視、新聞、融媒體内容生産能力的應用型傳媒人才為目标,構建了集協同性、文化性、實踐性、思政性為一體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在學校“學生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辦學理念的指導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以地域優秀文化為載體、以文化的影視生産為抓手、以田野教學為路徑,選取紀錄片、微電影、動漫、新聞等多種節目形式來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成果豐碩。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2018年獲批廣西本科特色專業,2019年獲批廣西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項目;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獲得了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1項、廣西“三全育人”項目3項;學生創作了63集《潇賀往事》系列紀錄片、31部文化旅遊微電影、28部“法制進校園”動畫、10集電視散文《我的扶貧故事》,參與了10餘部影視劇項目後期制作,發表了近100萬字新聞作品;近幾年,向賀州市基層新聞單位輸送了100多名優秀大學畢業生,也為中國傳媒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輸送了廣播電視藝術學、新聞傳播學等專業的研究生30餘人。
 |
張洪忠教授作報告 |
接下來,張洪忠教授進行《影視藝術的智能生産和智能傳播》專題講座。他以今日頭條為出發點,講解人工智能對傳媒業産生的恐慌,介紹人工智能的含義,并通過分析電影《her》介紹人工智能的特征。從拉斯韋爾提出的傳播過程中的五個基本要素為切入點分享智能生産的内容,包括智能内容生成,虛拟演員,智能修複影視畫質等。
從科幻短片《zone out》最早開始運用AI處理的“換臉”技術;到阿裡雲識别等技術,尤其是鏡頭識别用于影視的生産;到微軟小冰虛拟演員的産生;到影視娛樂app對電視和電影海報的差異化推薦;到影視作品的選角;張教授通過案例,給我們講述了人工智能在影視行業運用的曆史、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
張洪忠教授作報告 |
對于人與人工智能的關系,張洪忠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是一把雙刃劍。并表示,目前人工智能還處于起步階段,離“人”的智慧還很遠,隻是一種效率更高的機器。
 |
周星教授做點評 |
點評嘉賓周星教授對張教授的精彩講解表示感謝,認為張教授的講解既前沿又具備了理性、冷靜和思辨性,通過大量的案例使理論更通俗易懂。這是一場視聽的盛宴,讓在場人員對影視藝術的智能生産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對于人工智能,周星教授說:“人的情感和人的藝術是不太可能被人工智能化的,人工智能是人制作的産物,我們要積極努力把人的智慧發揮到人的人工智能,不能閉目塞聽,我們要看到人工智能的危機,同時運用人類的智慧去應對它。”

本次講座吸引到了衆多網友在線觀看交流,衆多B站和快手網友積極留言,踴躍提問,張洪忠教授對網友的提出的問題也進行了解答。
今年4月,我校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以廣播電視編導、數字媒體藝術、網絡與新媒體等專業群為基礎申報的新文科項目獲得向教育部推薦的資格。在此背景下,我校積極推進新文科建設,倡導以文“化人、美人”的育人目标,在戲劇與影視學科中強調文化生産的路徑與價值引領的作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通過主辦本次“審美與向善:戲劇與影視學名師大講堂”,我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師生了解了影視藝術前沿,明确了新文科背景下本專業發展和建設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