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古代文學素養,我院邀請到原廣東海洋大學文學院院長、信陽學院特聘教授、西安外國語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張學松莅臨我院講學。
10月30日晚,在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第三會議室,張學松教授以《寓者的别樣鄉愁——王陽明〈思歸軒賦〉發微》為題,為我院2020級漢語言文學全體學生作了一場精彩的講座,講座由我院付煜院長主持。
 |
講座現場 |
張教授以三個門人的故事作為引導,巧妙的展開了對王陽明人生三重境界之為何的解讀。他娓娓道來,緩緩地為同學們撥開了歸鄉的迷霧,從先生之思歸猶如孔子之陳之懷歸,到陽明“得其歸”,進而引出“斯土之人”則“思其歸”。王陽明“成已,渡人,救世”的人生三重境界在張教授的生動講訴下,也愈加豐滿立體。
 |
張學松教授在講授 |
張教授從王陽明的思想起源進行追溯,他認為,王陽明一生追求成聖、創造心學理論、授徒講學、踐履教育家之天職,乃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完人。王陽明的歸鄉看似思鄉,實則心憂天下,教化人心,是一種變革現實的崇高理想情懷和精神境界。
講座結束之際,我院付煜院長進行總結。他表示,張教授的專題講座理論深邃,又不失幽默風趣、深入淺出,希望同學們學習他知行合一的思想,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人物鍊接:張學松,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畢業,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訪問學者。現任信陽學院特聘教授,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流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學術集刊《流寓文化研究》主編。兼任光明日報文學遺産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光明日報《文學遺産》分期主編,西安外國語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原任廣東海洋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國語言文學重點學科帶頭人,漢語言文學專業首席教師。河南省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社科普及名家。長期從事古代文學教學與研究,近年緻力于流寓文學與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省級社科基金課題2項,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項。在《文學遺産》《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其中6篇受到全文轉載,多篇論文觀點受到摘編。主撰或主編出版有《唐宋文學探微》《流寓文化》等著作10餘部。獲省級社科成果獎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