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黨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号召,更好的傳承中華文脈,品鑒中華文明。我院學生第五黨支部在8月舉行“赓續中華文脈•挖掘曆史内涵”系列活動之“古老非遺綻放新彩 華夏文明傳承流芳”主題黨日活動。支部同志結合自身情況選擇觀看紀錄片《走遍中國》非遺新傳并撰寫觀看感受或對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拍攝宣傳。
杜榮娟觀看了《走遍中國》非遺新傳——指尖魅力這一集,深受啟發和感動。她表示:“這檔節目以展示中國傳統手工藝品為主題,讓我對非遺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非遺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和傳承中國的曆史和文化。同時,指尖藝術作為非遺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展示了中國傳統手工藝品的獨特魅力和無窮魅力。”

趙君文從《走遍中國》非遺新傳——匠著新潮中深感振奮和鼓舞。“這檔節目通過電視紀錄片的形式,以生動、真實的方式向觀衆展示了中國各地的非遺文化和傳統手工藝。”他表示:“通過每一位手藝人的故事和展示的作品,我深切感受到了他們對傳統工藝的執着和熱愛。他們身懷絕技,用雙手創造出了一個個精美絕倫的作品,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非遺文化的美妙與絕倫。”

任昭俐觀看了《走遍中國》非遺新傳——水火交融,她表示:“非遺新傳——水火交融這期節目讓我對于栖鳳渡魚粉更加了解,更加明白一碗魚粉所承載的,不僅僅是舌尖上的情感,更是一種催化劑,讓鄉村的發展如同春之草萌芽,生機勃勃。通過這期節目更是清楚了非遺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不僅要學習、保護中華文明,更要傳承、發揚匠人精神。”

活動結束後,同志們熱烈交流了對“傳承華夏文明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看法。他們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文化記憶、民族自信和精神财富,要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産,就要讓更多的人知道各個地方文化。作為學生黨員,要在理論中學習、在實踐中行動、在生活中傳承,紮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推進文化自信自強。